綠空鐵道軸線計畫

計畫緣起及目標
一、計畫緣起
鐵路運輸系統長久以來為都市城際間客、貨運交通連絡的主要運具選擇,然鐵路帶動了經濟發展,也間接區隔了都市發展,造成都市的邊界效應,其影響包括:都市紋理組隔、都市發展不均、平面道路交通連絡阻礙等問題。
臺中長期因縱貫鐵路途經市中心區造成都市空間結構分割,藉由目前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臺鐵豐原至大慶段即將完成高架化,此一工程將大幅消弭因鐵道平面穿越所造成之空間限制,促使鐵道兩側之都市空間與發展進行再結構,這是近百年來臺中市區地景的大變革。
早期臺中的發展始於1900年代開始的市區改正計畫,到了1905年設立「臺中驛」,臺中火車站代表了臺中市的起源,周邊空間也皆具獨特的歷史意義,為此高架後之橋下空間、臺中火車站周邊舊倉庫、宿舍等歷史建物及其周邊土地之整體規劃、再利用與開發,勢將成為臺中市鐵路兩側都市空間縫合與再生之重要課題,故基於考量地方之發展並尊重了解地方之需求,實有推行本規劃研究之必要,在都市空間縫合與保留城市歷史紋理之立基下,整合臺中火車站周邊地區,以期創造更佳之都市環境、土地利用、產業活動、都市意象及建築景觀風貌,進而帶動周邊發展。
二、計畫範圍
本案以舊鐵道沿線,南至林森路、北至復興路四段,計大約1.6公里長之發展軸帶,為本案之計畫範圍。
三、計畫目標
- 串接臺中市城市起源,翻轉舊城區的綠色軸線。
- 透過都市空間縫合之思考角度,整合周邊區域土地,促進土地合理利用。
- 交通路網的改善與整合。
- 周邊景觀環境改造與公共設施品質之提升。


計畫內容規劃設計構想
一、發展願景
(一) 軸線帶動舊城整體發展
藉由綠廊人行空間,串聯臺中糖廠生態園區、干城商業區開發、鐵道園區、中區再生、酒廠文創園區、刑務所園區,發展「綠空鐵道軸線」,呼應「樂活新都心」願景,帶動產業文創價值,引導觀光人潮,發揮文化經濟的最大值。
(二) 厚植臺中市人文底蘊
從營造舊城區的「生活尺度」出發,以「交通尺度」為主的發展方向,藉由在地人文和友善行人為主的都市廊道,豐富大臺中舊市區都市人文發展。
二、區域整體規劃構想
以火車站為核心打造中區成為臺中市「文化城中城」,營造親水、近水、綠色、文化的多元化城市美術館與綠色博物館,計畫以綠色+鐵道遺產+綠川為整體空間發展願景。
以糖廠、舊酒廠,甚至到演武場之間1.6公里舊鐵道,以完善人行、自行車空間,並以此作為中區發展軸線,藉鐵道串聯鐵道文化園區、刑務所、酒廠等景點與自由路中正路、建國市場及後站商圈,用「線」串聯帶動各個「點」的發展,提供民眾以步行、自行車等方式,恣意漫遊鐵道沿線的景點,再配合綠川整治與強化內城公共設施的改善,加強重要歷史建築(包括民間物業)及其周邊土地之整體規劃、再利用與開發,以營造內城歷史街區意象與干城、台糖土地共創新契機,以大眾運輸、低碳運具、歷史人文及產業文創,帶動中區發展。
(一) 鐵道文化園區-軸心(綠廊資訊服務中心)
鐵路高架化後,臺中車站預計設置於原車站東側,與大智路相鄰,保留已被列為國定古蹟的舊火車站與月台為鐵道文物園區(城市博物館)。
主要發展計畫:
- 鐵道文化資產保存及活化利用。
- 全面保存舊歷史風貌、引入現代生活,成為市民生活空間。
- 規劃提供城市導覽與旅遊服務之複合機能空間。
(二) 北段廊道-人文生態之旅
北段廊道軸線串聯東西側歷史人文節點,連接台糖購物專區之開發。
主要發展計畫:
- 人行步道及自行車道系統之縫補與串連。
- 與糖廠文化園區之加值計畫。
(三) 南段歷史走廊-歷史古蹟之旅
以人行及自行車動線形成串聯火車站南段歷史古蹟,如:演武場及後方歷史宿舍群、大同國小、TADA文化創意園區,並結合綠川進行結合水與綠整體規劃,藉由友善自行車和行人步行廊道,串聯舊城區的公共空間、公園綠地及人文藝術空間,讓遊客及居民重溫體驗見證舊城區的人文與歷史發展。
主要發展計畫:
- 人行步道及自行車道系統之縫補與串聯。
- 與周邊人文景點之串聯及引導。
(四) 綠川水綠廊道-縫合(藍帶串聯)
位於市中心的綠川曾被讚嘆環境優美如日本京都的鴨川,它孕育了老臺中的文化記憶,本案擬由鐵道軸線與綠川之穿越涵洞整體規劃,保留親水之可行性,引導人潮於都市藍帶。
三、後續執行計畫
(一) 地區調查研究及分析
依據初步發展構想及地方說明與溝通之階段成果,進行地方調查研究及分析,修正初步之發展構想,並將階段性之成果,做為明年度發包案件執行計畫之依據。
(二) 地方說明與溝通
與地方團體持續接觸,並以座談會及辦理工作坊等方式,了解在地區民之意見、加強規劃前期以及規劃執行期間與地方之溝通、建立市府及地方溝通之窗口,蒐集並了解地方意見、促進民眾參與,增進在地居民之認同感。
(三) 擬定空間發展構想
針對計畫範圍周邊之自然及人文資源,做基本之區位調查蒐集與分析,民眾參與過程,並依據周邊資源及特性,針對計畫範圍,擬定空間構想、定位之規劃及相關計畫之檢討與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