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大車站計畫

都心樞紐帶動周邊 大車站計畫

臺中車站是臺中都市發展的起源,百年前自鐵路通車、臺中設站,臺灣第一個都市計畫的城市-臺中因而誕生。如今,鐵路高架化開啟了臺中舊城區再生的機會,其中,大車站計畫更是復興舊城區的重要一環。

計畫目標

(一) 以「共站分流」概念,重新定位舊城區新核心,透過立體連通平臺及人本交通空橋系統擴大公共運輸核心地區,以紓緩站前交通負荷,並引導人潮分流至周邊據點,串聯文化、商業、綠帶及開放空間。

(二) 以臺中新車站為核心,利用便利交通系統、生活機能及人潮等優勢,引入創新創意新產業以活絡中區。

(三) 保留舊鐵道文化並結合綠川水岸廊道,以「線」串聯帶動各個「點」發展,創造人潮滲流,整合前後站空間,串連北段銜接干城商業地區、台糖生態園區,南段則配合臺中車站古蹟活化運用、舊倉庫群及綠空歷史元素,提供舊城區發展的動能。

發展願景與定位:TOD低碳生活首都

一、緣起

新臺中車站作為大眾運輸中心樞紐,將帶來大量活動人潮,計畫以TOD(公共運輸導向的發展,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及共站分流構想,規劃立體連通平臺及空橋、立體停車場暨轉運中心,分流人潮至綠川、舊城區、北側干城商業地區、南端鐵道文化園區及舊倉庫群,並藉由綠空鐵道軸線將人潮延伸至臺糖生態園區,縫合車站南北,打造公共空間環境,串聯文化活動及文化據點,提供散步、自行車等步行空間,並由立體連通平臺連結至干城商業地區,進行客運及公車動線分流,紓緩站前交通負荷,提升轉運順暢及舒適性。

大車站整體空間規劃構想模擬圖
大車站整體空間規劃構想模擬圖
大平臺空間模擬圖
大平臺空間模擬圖

二、整體構想

(一)結合捷運系統整體規劃

新臺中車站作為大眾運輸中心樞紐,將「捷運藍線」及「機場捷運線」之捷運設施增加納入計畫,劃設興建停車場之基地及轉運空間,由交通局整體考量車站周邊交通轉運動線,未來將帶來大量活動人潮,進出旅客仍將逐漸增加。因此以共站分流構想,規劃立體連通平臺及空橋,分流人潮至綠川、舊城區、北側干城商業地區、南端鐵道文化園區及舊倉庫群,並藉由綠空鐵道軸線將人潮延伸至臺糖生態園區,縫合車站南北,打造公共空間環境,串連文化活動及據點,提供散步、自行車等空間,以活絡中區產業發展,進而帶動舊城區老舊建物改善及活化。未來大車站計畫周邊將為臺鐵、公路客運及捷運設施之轉運樞紐,以TOD規劃及交通整體前瞻性考量,紓解舊市區交通及停車問題。

(二) 規劃立體連通設施將人潮分流至周邊地區

以交通運輸場站共站與立體連通平臺效益,重新規劃原臺中車站周邊立體連通設施,透過大平臺、天橋、廊道及綠空軸線等立體連通設施將人潮分流至綠川、舊城區、干城商業地區及臺糖生態園區。

三、推動情形

(一) 變更臺中市都市計畫臺中車站地區細部計畫(配合臺中大車站計畫及綠空鐵道軸線計畫南段)案

本府為配合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化、建國市場遷建契機,於107年3月12日府授都計字第1070044326號公告發布實施「變更臺中市都市計畫主要計畫(第四次通盤檢討)(變更內容明細表編號第35 案)」,將建國市場及周邊土地之商業區、市場用地變更為車站專用區,並規範開發方式、細部計畫道路留設、回饋機制等,做為本案細部計畫變更之指導原則。

本案細部計畫涉及「臺中大車站計畫」及「綠空鐵道軸線計畫」等重大建設,為落實整體發展願景,於都市計畫變更修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及都市設計管制規範,本案業經本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預計109年底發布實施。

(二) 原建國市場及附近地區公辦都市更新案

配合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化、建國市場遷建、原臺中車站及鐵道空間及倉庫釋出再利用的機會,市府因應臺中車站周邊整體發展需要,自100年起配合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推動都市計畫變更,將臺中車站周邊,如原建國市場及附近地區之國公有土地,辦理都市更新先期規劃作業,並於107年完成變更臺中市都市計畫主要計畫(第四次通盤檢討)(變更內容明細表編號第35案)、細部計畫草案及擬定臺中市東區練武段973地號等17筆土地都市更新事業計畫草案公開展覽作業。

本案為延續臺中大車站計畫內容,辦理更新單元都市更新事業先期作業及徵求實施者,109年辦理「臺中大車站計畫-原建國市場及附近地區都市更新事業招商計畫案」並委外由廠商辦理整體規劃,預計110年擬定招商文件,111年辦理招商作業。


四、重整文化空間-綠空軸線

綠空軸線計畫的整體發展構想,除為保留其歷史發展之脈絡,更是在文化城中城地區提供了臺中市民以及地方居民一安全、舒適的休憩空間;以立體化帶狀公園的概念,減少人行及車行動線之衝突。文化城中城地區的周邊景觀資源,同時能透過綠空軸線計畫進行整體之串聯。

本局將綠空軸線計畫定位為文史空間活化再利用之鐵道軸線景觀設計之計畫,同時希望本案能夠呼應臺中火車站新站門戶意象、延續舊站文史意涵、整合帶動舊城區之文化與經濟發展,並且縫合舊鐵路兩側都市空間,以綠色廊道規劃之方式,串聯臺中市中、西、東、南區之文化景觀資源,做為城中城地區再生之觸媒。

(一) 綠空整體動線規劃

透過綠空軸線計畫,創造臺中市區大型且連續的都市綠帶,創造人行通廊,提供民眾通行使用,並且增設電梯、無障礙坡道等垂直動線,確保全區之人行動線,提供地方民眾及遊客一個友善的休憩空間。

(二) 各段設計構想

配合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化、建國市場遷建、原臺中車站及鐵道空間及倉庫釋出再利用的機會,市府因應臺中車站周邊整體發展需要,自100年起配合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推動都市計畫變更,將臺中車站周邊,如原建國市場及附近地區之國公有土地,辦理都市更新先期規劃作業,並於107年完成變更臺中市都市計畫主要計畫(第四次通盤檢討)(變更內容明細表編號第35案)、細部計畫草案及擬定臺中市東區練武段973地號等17筆土地都市更新事業計畫草案公開展覽作業。

本案為延續臺中大車站計畫內容,辦理更新單元都市更新事業先期作業及徵求實施者,109年辦理「臺中大車站計畫-原建國市場及附近地區都市更新事業招商計畫案」並委外由廠商辦理整體規劃,預計110年擬定招商文件,111年辦理招商作業。

  1. 北段設計
    為串聯臺中車站及臺糖產業園區,並以立體連通的方式,保留綠地資源,減少人行與車流的直接衝突,達到友善人行空間的目標。利用車站倉庫群歷史建築,第一代車站遺構,重建車站北區的人文歷史空間。
  2. 中段設計(原臺中車站)
    舊臺中車站範圍,由臺鐵局引入民間參與公共建設,透過BOT的作法,建立鐵路文化園區,提供百年車站的歷史記憶及活化。
  3. 南段設計
    塑造廣場空間,以展現城市風景及歷史場景;創造人行通廊,串聯鐵道兩側;塑造連續性人行帶狀空間,以串聯車站周邊重要文化景觀資源;鐵道記憶重現,留下臺中都市發展軌跡。
民昇大樓都市更新會 
會址 :  412217臺中市大里區中新街11號1樓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Cookies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